欢迎光临博鱼(中国)|官方网站-BOYU SPORTS!
全国
全国咨询热线:153-154-2221

切换城市

全部城市

联系我们

博鱼(中国)|官方网站-BOYU SPORTS
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博鱼(中国)|官方网站-BOYU SPORTS253号

Q Q:1828089259

电话:153-154-2221

邮箱:boyusports@mingjingss.cn

博鱼体育长沙师范学院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湘中民俗文化园

时间:2024-08-14 15:44:11 作者:小编 点击:

  博鱼体育长沙师范学院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湘中民俗文化园100幅党建文化剪纸作品展学党史、感党恩;农村消防科普教育馆里“沉浸式”学习消防知识、“零距离”体验消防器材;《榜样的力量·我的父亲》系列展板前,感悟共和国同龄人浓厚的乡土情怀……7月21日,长沙师范学院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磨子石村湘中民俗文化园(陶龛书院),在希望的田野上传承红色文化、弘扬民俗文化,凝聚起加快建设和美乡村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力量。

  “我最喜欢的是《南昌起义》这幅剪纸作品,它生动还原了南昌城头一声枪响,拉开我们党武装反抗派大幕的场景,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为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电商助农分队成员何思颖久久驻足于这幅作品前,回忆着这段党史。

  “没想到这个初见时不起眼的书院,蕴藏着这么多内涵丰富的剪纸作品,可见展览策划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。此次展览也让我们深入学习党史,感受党的光辉历程,传承党的伟大精神。”今年读大一的舒煜坤同学感慨道。

  长沙师范学院师生进入陶龛书院的第一站便是“打卡”100幅党建文化剪纸作品展,爱党、爱国的情怀随之流淌在每一个人心间。

  2022年12月,黄良生老人在妻子70岁生日之际,决定不摆酒不设宴,而是用子孙后辈给的4万元,用于举办100幅党建文化剪纸作品展,但受疫情影响未能实现。“马老师:我请你剪一百幅党建故事,就是要让我们的乡亲们知道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,要让大家知党恩,在希望的田野上努力奋斗,种好农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同时让社会各届人士、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乡村文化。”2023年1月,已是重病在身的黄良生给湖南民间剪纸艺人马丽娅写了这样一封信,请求她帮助完成自己“把党旗插在希望的田野上”的梦想,让农民朋友尤其是年轻人懂得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的道理。

  感触于黄良生老人的赤子红心,马丽娅及其团队20余人应约带来100幅党建文化剪纸作品。这些作品以中国党成立以来的100件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,分为“救国伟业开天辟地”“立国伟业改天换地”“富国伟业翻天覆地”“强国伟业惊天动地”4个篇章,通过剪纸艺术再创作,生动再现中国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,让党的初心使命看得见、摸得着,成为赓续红色血脉、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  听完剪纸展背后的故事,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。“黄老是有爱国情怀、乡土情节的人,令人敬佩。党建文化剪纸作品展,既是对农民文化的技艺传承,也是对党建文化的精神传承。”“三下乡”团队总负责人李诗洁说道。

  从南湖红船的追梦启航到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轰鸣,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到新时代的强国征程……这是一场当代青年与先烈穿越时空的对话,也是黄良生留给青年一代的思想和文化“富矿”,激发着青年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  2009年至2012年,黄良生老人着手建立安全文化馆,收集了安全警示标语、安全书籍、事故警示光碟等安全宣传资料,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安全知识,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、道德、安全文化长廊。此外,1999年,他请书法家捐赠以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,以碑刻的形式制成百名中国书协会员碑廊。

  “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,就是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,一种常态,一种意识,一种自觉。”钟梦佳同学认为,碑廊选取的“没有安全就没有饭碗”“让安全支撑每一个幸福家庭”等话语,寓意深刻,浅显易懂,成为安全文化宣传的一道风景。

  “脚踏油门、心想人民”,不少学生讨论起这句话的涵义。陶龛书院志愿者赵谟一开玩笑的一句话,“就是我们开车踩油门的时候,心里就要想着大家的安全”,引来大家笑声不断。“碑廊既有艺术欣赏感,又能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”“每一句安全标语都接地气、冒热气,很容易入脑入心”……同学们沿着碑廊的阶梯“移步换景”,讨论着、思考着其中的安全文化内涵。

  碑廊的尽头是农村消防科普教育馆。在这里,师生们被馆内图文并茂的消防宣传栏、丰富多样的消防器材所吸引。墙上挂着各类消防标识的解析图,火灾、水灾的逃生技巧海报,以及家庭电器火灾起因实验装置演示,让人目不暇接。“通过参观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实用的消防知识和技能,更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对于个人、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。”谢诗琪同学表示,希望同学们能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博鱼,向父老乡亲们传播消防安全理念,为构建安全和谐的乡村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馆内还设置有火灾警示案例展区,通过触目惊心的案例、直观的图片,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。“微型消防站虽然占地不大,但设施齐全,在必要时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,后续我要向校领导提议在学校增设微型消防站。”带队的周老师在详细了解馆内微型消防站用途和功能后说道。

  《榜样的力量·我的父亲》系列展板,记录了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的共和国同龄人黄良生,用40多年的文化坚守、20余年的辛勤耕耘,以乡风文明之“魂”铺就乡村振兴之“路”的点滴故事——

  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,又窄又烂,他便带着村里党员干部一锄头一锄头地挖、一铁锹一铁锹地铲,修通了道路了;为了能让村里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,他领着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四处游说募捐,建起了小江小学。

  发现传统文化、耕读文化正在消失后,他发出“绝不能让农村成为文化的沙漠”的呐喊,重建具有“血性”精神的陶龛书院,成立“留守儿童服务站”,为农民朋友们提供学习知识、丰富自我的文化场所。

  如今,陶龛书院总面积已近2000平方米,藏有老旧图书6万余册(包含1万余册红色书籍)、老式农具100余件。这里的图书、砚台、书画、碑刻成了娄底市有名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,每年吸引3万余名中小学生和上千名党员干部、游客前来参观学习。

  在红色文化广场上,五星红旗始终高高飘扬,同学们十分好奇这面红旗背后的故事。原来,作为拥有54年党龄、50余年基层工作经历的老党员,能够“生于建国时,长在红旗下”是黄良生最骄傲的事情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,陶龛书院里党建文化、红色书籍越来越多,连续14年举行升国旗仪式,尤其每年国庆节都会有周边村民、中小学生等慕名前来参加。在黄老去世后,这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仍被保留下来。

  农民朋友丢弃不要的旧式脚踏水车、稍微用点劲就会散架的纺纱机、破旧的砚台、年代的书信文札……在书院一角,同学们发现不少有点年代感的“新奇物件”。这些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始,黄良生四处“捡破烂”搜集而来。

  在党建室,一大至二十大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沙盘,让同学们对党的历史发展轨迹有了清晰认识;习家风家教建设剪纸作品展区,引发同学们对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的热烈讨论。

  “黄老先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,一生都扎根于农村,耗费自己一生的心血弘扬乡村文化、振兴乡村,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这是闾博雅同学参观完后最大的感受体会。无独有偶。还未成年的向望灵同学动情地说:“黄良生老先生的经历是我今天最难忘的一段故事,我要努力学习,以后成为像黄老先生一样对人民、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

  “那一句‘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拣起来,不能再丢了’,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,而弘扬乡村文化更是关键部分,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,要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王煜同学说。

  循着展板介绍的情况,同学们闯入“知识的海洋”。在陶龛书院的藏书室里,党史教育、经典名著、红色文化、心理健康、消防安全知识等各个年代、各个类别的书籍应有尽有。

  1990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《小学德育连环画丛书》里的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(试行草案)》引发集体讨论;“激励孩子们向先辈学习,继承他们的遗志,把自己培养成主义事业的人”,这是黄良生老人生前在《千里寻党》一书中留下的阅读痕迹;“劳动是产生一切力量、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”,《50则关于荣辱观的故事》中的这句话引发大家的共鸣……同学们认真翻看着黄老四处收集而来的图书,到了吃饭时间都舍不得放下书籍。

  “陶龛书院不仅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地方,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滋养的圣地。”长沙师范学院“三下乡”团队负责人王冷老师表示,希望能够与磨子石村、陶龛书院深入合作,深挖乡土文化富矿,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。(张移珍)